关闭
预览(按enter键查看全诗)
古诗词网poem.a8z8.com 取消固定
首页 > 诗人列表 > 宋代诗人 > 李石的诗

李石的诗词全集、诗集(41首)

李石简介
李石。少负才名,既登第,任大学博士,出主石室,就学者如云。蜀学之盛,古今鲜俪。后卒成都,时作山水小笔,风调远俗。卒年七十外。
查询到李石的古诗一共41首!
  • 1、《南乡子(醉饮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里帽捻吟须。我是蓬莱旧酒徒。除了茅君谁是伴,麻姑。洞里仙浆不用沽。弱水渺江湖。醉里笙歌醉里扶。纵饮菊潭餐菊蕊,茱萸。医得人间瘦也无。
  • 2、《南乡子(十月海棠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十月小春天。红叶红花半雨烟。点滴红酥真耐冷,争先。夺取梅魂斗雪妍。坐待晓莺迁。织女机头蜀锦川。枝上绿毛幺凤子,飞仙。乞与双双作被眠。
  • 3、《木兰花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一春闲却花时候。小阁幽窗长独守。晴云南浦梦还空,初月西楼眉也皱。马嘶何日门前柳。脉脉盈盈相见后。心头有事不难知,面上看谁真个瘦。
  • 4、《木兰花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辘轳轭轭门前井。不道隔窗人睡醒。柔弦无力玉琴寒,残麝彻心金鸭冷。一莺啼破帘栊静。红日渐高槐转影。起来情绪寄游丝,飞绊翠翘风不定。
  • 5、《满庭芳(送别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江草抽心,江云弄碧,江波依旧东流。别筵初散,行客上兰舟。休唱阳关旧曲,青青柳、无限轻柔。应争记,三年乐事,珠翠拥鳌头。离愁。知几许,花梢著雨,红泪难收。看烟火吴天,万里悠悠。一望珠宫绛阙,蓬莱路、应在皇州。仍回首,蜀山万点,明月满南楼。
  • 6、《临江仙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子孙三十八人九九之年逢降庆,生年生日同时。金花紫诰鬓银丝。乞身香火地,日戏老莱衣。浑舍集成千岁会,子孙三世庭闱。共将春酒祝金卮。蟠桃三月暮,莫怪看花迟。
  • 7、《临江仙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有宅一区家四壁,年年花柳深村。父兄随处宴鸡豚。折腰归去,何苦傍侯门。拟射九乌留白日,假饶立到黄昏。卧龙老矣及三分。不如把手,堂上宴芳尊。
  • 8、《临江仙(醉饮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六曲阑干垂手处,烛光花影疏疏。一尊共饮记当初。彩毫浓点,双带要人书。日暮不来朱户隔,碧云高挂蟾蜍。琴心密约总成虚。醉中言语,醒后忆人无。
  • 9、《临江仙(佳人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烟柳疏疏人悄悄,画楼风外吹笙。倚阑闻唤小红声。熏香临欲睡,玉漏已三更。坐待不来来又去,一方明月中庭。粉墙东畔小桥横。起来花影下,扇子扑飞萤。
  • 10、《醉落魄(春云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天低日暮。清商一曲行人住。著人意态如飞絮。才泊春衫,却被风吹去。朝期暮约浑无据。同心结尽千千缕。今宵魂梦知何处。翠竹芭蕉,又下黄昏雨。
  • 11、《一翦梅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百濯香残恨未消。万绪千丝,莲藕芭蕉。临岐犹自说前时,轻翦乌云解翠翘。雨意重来风已飘。南陌行人折柳条。此间无计可留连,枕上今宵。马上明朝。
  • 12、《一翦梅(忆别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红映阑干绿映阶。闲闷闲愁,独自徘徊。天涯消息几时归,别后无书有梦来。后院棠梨昨夜开。雨急风忙次第催。罗衣消瘦却春寒,莫管红英,一任苍苔。
  • 13、《朝中措(赠别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凌波庭院藕香残。银烛夜生寒。两点眉尖新恨,别来谁画遥山。南楼皓月,一般瘦影,两处凭阑。莫似桃花溪畔,乱随流水人间。
  • 14、《朝中措(赠赵牧仲歌姬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绿杨庭院觉深沈。曾听一莺吟。今夜却成容易,双莲步步摇金。歌声暂驻,颦眉又去,无计重寻。应恨玉郎殢酒,教人守到更深。
  • 15、《朝中措(闻莺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飘飘仙袂缕黄金。相对弄清音。几度教人误听,当窗绿暗红深。一声梦破,槐阴转午,别院深沈。试问绿杨南陌,何如紫椹西林。
  • 16、《乌夜啼(送春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绣阁和烟飞絮,粉墙映日吹红。花花柳柳成阴处,休恨五更风。絮点铺排绿水,红香收拾黄蜂。留春尽道能留得,长在酒杯中。
  • 17、《乌夜啼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鸾镜愁添眉黛,罗裙瘦减腰肢。一回见了一回病,弹指误佳期。醉里懵腾泪洗,梦中著摸魂飞。一春多少闲风雨,亭院落花时。
  • 18、《乌夜啼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红软榴花脸晕,绿愁杨柳眉疏。日长院宇闲消遣,荔子赌D463D726。莹雪凉衣乍浴,裁冰素扇新书。绣香熏被梅烟润,枕簟碧纱厨。
  • 19、《长相思(佳人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花深红。花浅红。桃杏浅深花不同。年年吹暖风。莺语中。燕语中。唤起碧窗春睡浓。日高花影重。
  • 20、《长相思(重午)
  • 宋代·李石
  • 红藕丝。白藕丝。艾虎衫裁金缕衣。钗头双荔枝。鬓符儿。背符儿。鬼在心头符怎知。相思十二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