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人畔。王曰:“吾甚惭于孟子。”
陈贾曰:“王无患焉。王自以为与周公,孰仁且智?”王曰:“恶!是何言也?”
曰:“周公使管叔监殷,管叔以殷畔。知而使之,是不仁也;不知而使之,是不智也。仁智,周公未之尽也,而况于王乎?贾请见而解之。”见孟子问曰:“周公何人也?”
曰:“古圣人也。”曰:“使管叔监殷,管叔以殷畔也,有诸?”曰:“然。”
曰:“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?”曰:“不知也。”
“然则圣人且有过与?”
曰:“周公,弟也;管叔,兄也。周公之过,不亦宜乎?且古之君子,过则改之;今之君子,过则顺之。古之君子,其过也,如日月之食,民皆见之;及其更也,民皆仰之。今之君子,岂徒顺之,又从为之辞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齐国占领燕国后,燕国人反叛。齐王说:“我很是愧对孟子。”
陈贾说:“大王不要忧患。大王自以为和周公相比,谁更爱民,谁更有智慧?”
齐王说:“唉呀,你这是什么话?”
陈贾说:“周公使派他的哥哥管叔监管殷商的遗国,管叔却带领殷族人叛乱;如果周公知道但还这样做,就是不爱民;如果不知道而这样做,就是没有智慧。爱民和智慧,周公都没有尽量做到,何况大王您呢?我请求见孟子并向他解释。”
于是陈贾去见了孟子,见面后陈贾问:“周公是个什么样的人?”
孟子说:“是古代的圣贤。”
陈贾说:“他派管叔监管殷族人,但管叔却带领殷族人叛乱,有这回事吗?”
孟子说:“有的。”
陈贾说:“周公知道管叔将要叛乱而还要派他去吗?”
孟子说:“他不知道。”
陈贾说:“那么圣贤之人也会犯错误?”
孟子说:“周公,是弟弟;管叔,是哥哥。周公的过错,不是很近情理吗?况且古时候的君子,有了过错就会改正;如今的君子,有了过错则任其发展。古时候的君子,他的过错,就象日食月食一样,人民都看得见,等到他改正过错时,人民就会很敬仰。如今的君子,何止是让过错顺其自然发展,而且还会编一套言辞来为自己辩解。”
注释
1.畔:《书·胤征》:“沈乱于酒,畔官离次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博学於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。”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公山弗扰以费畔,召,子欲往。”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其为人也,上忘而下畔。”这里用为背叛之意。
2.陈贾:齐国的大夫。
3.食:通“蚀”。《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彼月而食,则维其常。”《左传·隐公三年经》:“三年春王二月,己巳,日有食之。”《管子·四时》:“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,月食则修刑。”这里用指为日食月食之意。
读解
燕国人民正因为忠于自己的职守,才反叛齐国,这段记载我们在本书《梁惠王下》第十一章中已说过,孟子还劝说过齐宣王,而齐宣王不听,执意伐燕,结果导致燕人反叛。所以此时齐王才感到后悔,而愧对孟子。然而陈贾却用周公用错管叔的事来安慰齐王,为齐王开脱罪过。他自以为很有道理,人孰能无过?所以他想用这个故事去难倒孟子。史载,周武王死后,太子诵继立,是为成王。成王年幼,曾辅佐克商的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。管叔、蔡叔怀疑周公将篡取王位,传播流言,武庚也谋划复国,与管、蔡结合叛周,纠集徐(在今江苏泗洪)、奄(在今山东曲阜)、薄姑(在今山东博兴东南)和熊、盈等方国部落作乱。周公奉成王命东征,经过三年战争,终于平定叛乱。武庚和管叔被诛,蔡叔被流放。孟子向他解释说,周公是弟弟,管叔是哥哥,难道弟弟会怀疑哥哥反叛吗?所以,周公犯这样的过错是可以理解的。然而,古代的君子是“有过则改”,如今的君子却是“文过饰非”,这是很不一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