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·生活(11首)
- 作者:
- 全部
- 李白(17)
- 陶渊明(12)
- 苏轼(11)
- 范成大(10)
- 杜甫(9)
- 白居易(8)
- 辛弃疾(8)
- 陆游(8)
- 王安石(7)
- 王维(6)
- 柳宗元(6)
- 李煜(6)
- 刘禹锡(6)
- 岑参(6)
- 杨万里(5)
- 欧阳修(5)
- 王建(5)
- 李清照(4)
- 高适(4)
- 关汉卿(3)
- 纳兰性德(3)
- 秦观(3)
- 柳永(3)
- 韦应物(2)
- 谢枋得(2)
- 朱熹(2)
- 王昌龄(2)
- 吴文英(2)
- 司空曙(2)
- 朱敦儒(2)
- 张九龄(2)
- 左思(2)
- 于鹄(2)
- 王禹偁(2)
- 张衡(2)
- 李珣(2)
- 贺知章(2)
- 郑燮(2)
- 苏舜钦(2)
- 马致远(2)
- 杜荀鹤(2)
- 林升(1)
- 谢逸(1)
- 洪适(1)
- 颜仁郁(1)
- 李贺(1)
- 张乔(1)
- 曹植(1)
- 晁冲之(1)
- 孟郊(1)
- 吴师道(1)
- 温庭筠(1)
- 卢汝弼(1)
- 梅尧臣(1)
- 张耒(1)
- 夏竦(1)
- 李约(1)
- 李梦阳(1)
- 李世民(1)
- 周晋(1)
- 杜牧(1)
- 支遁(1)
- 张蠙(1)
- 卢挚(1)
- 刘长卿(1)
- 翁卷(1)
- 陈师道(1)
- 丘为(1)
- 李纲(1)
- 叶梦得(1)
- 吴淑姬(1)
- 黄裳(1)
- 张炎(1)
- 胡令能(1)
- 张养浩(1)
- 储光羲(1)
- 赵嘏(1)
- 林逋(1)
- 司马相如(1)
- 饶节(1)
- 郭祥正(1)
- 刘秉忠(1)
- 赵师秀(1)
- 李郢(1)
- 归有光(1)
- 王驾(1)
- 綦毋潜(1)
- 谢灵运(1)
- 孟浩然(1)
- 孟宾于(1)
- 卢炳(1)
- 张羽(1)
- 文同(1)
- 萧德藻(1)
- 郭震(1)
- 刘细君(1)
- 黄图安(1)
- 蔡琰(1)
- 梁鸿(1)
- 吴嘉纪(1)
- 张文规(1)
- 张华(1)
- 张淑芳(1)
- 曹德(1)
- 韦庄(1)
- 曹丕(1)
- 秦韬玉(1)
- 元好问(1)
- 王士祯(1)
- 宋自逊(1)
- 晏几道(1)
- 张先(1)
- 司马光(1)
- 李颀(1)
- 鲍照(1)
- 王炎(1)
- 刘义庆(1)
- 常慧(1)
- 郑谷(1)
- 晏殊(1)
- 许古(1)
- 王国维(1)
- 皎然(1)
- 张籍(1)
- 左丘明(1)
- 卢思道(1)
- 曹勋(1)
- 孙光宪(1)
- 张玉娘(1)
- 蒋捷(1)
- 姚合(1)
- 王绩(1)
- 萧纲(1)
- 李益(1)
- 范仲淹(1)
- 张孜(1)
- 曹操(1)
- 崔颢(1)
- 王磐(1)
- 晁补之(1)
- 吴均(1)
- 唐寅(1)
- 1、《东坡》 苏轼·宋代雨洗东坡月色清,市人行尽野人行。莫嫌荦确坡头路,自爱铿然曳杖声。
- 2、《放鹤亭记》 苏轼·宋代熙宁十年秋,彭城大水。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,水及其半扉。明年春,水落,迁于故居之东,东山之麓。升高而望,得异境焉,作亭于其上。彭城之山,冈岭四合,隐然如大环,独缺其西一面,而山人之亭,适当其缺。春夏之交,草木际天;秋冬雪月,千里一色;风雨晦明之间,俯仰百变。 山人有二鹤,甚驯而善飞,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,纵其所如,或立于陂(bēi)田,或翔于云表;暮则傃东山而归。故名之曰“放鹤亭”。 郡守苏轼,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,饮酒于斯亭而乐之。挹山人而告之曰:“子知隐居之乐乎?虽南面之君,未可与易也。《易》曰:‘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。’ 《诗》曰:‘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’盖其为物,清远闲放,超然于尘埃之外,故《易》《诗》人以比贤人君子。隐德之士,狎而玩之,宜若有益而无损者;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。周公作《酒诰》,卫武公作《抑戒》,以为荒惑败乱,无若酒者;而刘伶、阮籍之徒,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。嗟夫!南面之君,虽清远闲放如鹤者,犹不得好,好之则亡其国;而山林遁世之士,虽荒惑败乱如酒者,犹不能为害,而况于鹤乎?由此观之,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。”山人忻然而笑曰:“有是哉!”乃作放鹤、招鹤之歌曰: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,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。翻然敛翼,宛将集兮,忽何所见,矫然而复击。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,啄苍苔而履白石。 鹤归来兮,东山之阴。其下有人兮,黄冠草屦,葛衣而鼓琴。躬耕而食兮,其馀以汝饱。归来归来兮,西山不可以久留。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《放鹤亭记》。
- 3、《行香子·秋与》 苏轼·宋代昨夜霜风。先入梧桐。浑无处、回避衰容。问公何事,不语书空。但一回醉一回病,一回慵;朝来庭下,光阴如箭,似无言、有意伤侬。都将万事,付与千钟。任酒花白,眼花乱,烛花红。
- 4、《如梦令·春思》 苏轼·宋代手种堂前桃李,无限绿阴青子。帘外百舌儿,惊起五更春睡。居士,居士。莫忘小桥流水。
- 5、《鹧鸪天·林断山明竹隐墙》 苏轼·宋代林断山明竹隐墙。乱蝉衰草小池塘。翻空白鸟时时见,照水红蕖细细香。村舍外,古城旁。杖藜徐步转斜阳。殷勤昨夜三更雨,又得浮生一日凉。
- 6、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 苏轼·宋代仆七岁时,见眉州老尼,姓朱,忘其名,年九十岁。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,一日大热,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,作一词,朱具能记之。今四十年,朱已死久矣,人无知此词者,但记其首两句,暇日寻味,岂《洞仙歌》令乎?乃为足之云。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开,一点明月窥人,人未寝,欹枕钗横鬓乱。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,玉绳低转。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
- 7、《醉蓬莱·重九上君猷》 苏轼·宋代余谪居黄,三见重九,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栖霞。今年公将去,乞郡湖南。念此惘然,故作此词。笑劳生一梦,羁旅三年,又还重九。华发萧萧,对荒园搔首。赖有多情,好饮无事,似古人贤守。岁岁登高,年年落帽,物华依旧。此会应须烂醉,仍把紫菊茱萸,细看重嗅。摇落霜风,有手栽双柳。来岁今朝,为我西顾,酹羽觞江口。会与州人,饮公遗爱,一江醇酎。
- 8、《浣溪沙·软草平莎过雨新》 苏轼·宋代徐州石潭谢雨,道上作五首。潭在城东二十里,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。软草平莎过雨新,轻沙走马路无尘。何时收拾耦耕身?日暖桑麻光似泼,风来蒿艾气如薰。使君元是此中人。
- 9、《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》 苏轼·宋代天欲雪,云满湖,楼台明灭山有无。水清出石鱼可数,林深无人鸟相呼。腊日不归对妻孥,名寻道人实自娱。道人之居在何许?宝云山前路盘纡。孤山孤绝谁肯庐?道人有道山不孤。纸窗竹屋深自暖,拥褐坐睡依团蒲。天寒路远愁仆夫,整驾催归及未晡。出山回望云木合,但见野鹘盘浮图。兹游淡薄欢有余,到家恍如梦蘧蘧。作诗火急追亡逋,清景一失后难摹。
- 10、《浣溪沙·簌簌衣巾落枣花》 苏轼·宋代徐门石潭谢雨,道上作五首。潭在城东二十里,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。簌簌衣巾落枣花,村南村北响缲车,牛衣古柳卖黄瓜。酒困路长惟欲睡,日高人渴漫思茶。敲门试问野人家。
- 11、《方山子传》 苏轼·宋代方山子,光、黄间隐人也。少时慕朱家、郭解为人,闾里之侠皆宗之。稍壮,折节读书,欲以此驰骋当世,然终不遇。晚乃遁于光、黄间,曰岐亭。庵居蔬食,不与世相闻。弃车马,毁冠服,徒步往来山中,人莫识也。见其所著帽,方耸而高,曰:“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?”因谓之方山子。 余谪居于黄,过岐亭,适见焉。曰:“呜呼!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。何为而在此?”方山子亦矍然,问余所以至此者。余告之故。俯而不答,仰而笑,呼余宿其家。环堵萧然,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。余既耸然异之。 独念方山子少时,使酒好剑,用财如粪土。前十九年,余在岐山,见方山子从两骑,挟二矢,游西山。鹊起于前,使骑逐而射之,不获。方山子怒马独出,一发得之。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,自谓一世豪士。今几日耳,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,而岂山中之人哉?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,当得官,使从事于其间,今已显闻。而其家在洛阳,园宅壮丽与公侯等。河北有田,岁得帛千匹,亦足以富乐。皆弃不取,独来穷山中,此岂无得而然哉? 余闻光、黄间多异人,往往阳狂垢污,不可得而见。方山子倘见之欤?